生命與物 理

回到《人性相對論》

快速索引

動與靜的哲學

動的生命意義

靜的生命意義

生命的循環

 

回到快速索引

動與靜的哲學:

  • 動與靜是相對的;動與靜是比較而來的。要談論動或靜,就必須設定一個靜止不動的點來當做參考中心點,然後根據這個中心點來決定該物體是動還是靜,可是,在我們這個相對的世界裡,找不到絕對靜止不動的點。例如太陽是恆星,過去以地球的角度觀察,認為它是不動的,現在知道它也在動,只不過是圍繞著宇宙中心在動。問題是:誰知道所謂宇宙中心是動還是靜?天外是不是還有天?黑洞通往何處?

回到快速索引

動的生命意義:循環流動

  • 池塘的水若靜止不動,就容易腐敗發臭,蚊蟲細菌孳生;密閉房間裡空氣不對流,就容易有黴味,讓人感覺氣悶;一個人的思想若是一成不變,就容易變成固執的人;一群人組成團體,大家有共同不變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就容易對外產生排斥。這些都是密閉系統內部不變動的弊端。反之,如果池塘裡加裝水循環設備,房間裡加裝空氣循環系統,個人能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團體裡容許成員發表不同意見,如此內部有足夠的變動就能起死回生了。但是,這樣的生命力仍不夠旺盛。最好還是把密閉系統打開成為開放系統,讓它與外界交流互動,也就是說池塘的水要能與大河溝通;密閉房間要能打開窗戶;個人或團體要能摒棄門戶之見,充分與外界交流互動。如此在新血的注入下,才能生機蓬勃。總之,所有小宇宙必須突破個別的侷限來與大宇宙連線以獲取最大的生存動力。

  • 對人體而言,身體對內必須要有通暢循環的血液與淋巴組織液;對外則要進行有效率的氣體交換、營養攝取和廢物排泄。運動恰好可以幫助身體達到這些目標,因為運動可以對身體施予更大的動能,加速身體內外分子的循環流動。反之,如果循環流動不足,體內喜歡滯流環境的微生物就會取得優勢。

回到快速索引

靜的生命意義:

  • 靜中有動,外表看似靜,裡面卻是不停地動。例如固體的表面看起來是不動的,但是,內部仍然有運動不停的原子,只是原子間彼此在做相對不變的運動,同樣地,原子內部的各種微粒子也是運動不停。

  • 靜趨近極點,稱之死亡。而死亡裡卻蘊含有蓄勢待發的濃縮能量,可以轉換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動(生命),也就是說死亡是通往另外一種生命的大門

  • 在接近完全靜止不動前,有一個過程稱為慢動作。此慢動作Slowmotion常用來激發身體發展出更精密的生物回饋神經迴路,使身體更靈敏地從事微調的工作,常應用於氣功、瑜珈、禪修、舞蹈等高級訓練課程。因為要完成慢動作,心必須安靜下來,注意力也要集中,才能透過已建立的細微神經迴路來控制每一小束肌肉纖維。如果想要完成更細膩、更慢的動作,就得構建更多更細微的神經迴路。如果慢動作達到了靜止不動狀態(事實上是無數次的微動),為了保持此一狀態的平衡,身體必須動用兩倍的超細微神經迴路來平衡不及,而且神經迴路的微調訊號也要更頻繁才不致失控。(閉目練習慢動作或平衡動作,效果尤佳。因為閉目可將注意力收歛回身體內部,使我們更能充分察覺身體的細微反應,重新建立更精密的身與心雙向溝通迴路

回到快速索引

生命的循環:

  • 宇宙內能源是循環流動的。甲生物代謝後的廢物恰可提供營養給乙生物。

  • 有些生物存活在動的環境中,也有些生物存活在靜的環境中,端看環境的變化來決定彼此的消長。

  • 對人體而言,體內與體外必須維持適當的循環流動,一旦缺乏循環流動時,喜歡滯流環境的微生物就會佔優勢。

回到快速索引